【安然無恙拼音(讀音)】:ān rán wú yàng
【安然無恙近義詞】:平安無事、安然無事、安然如故 類似成語
【安然無恙反義詞】:九死一生、在劫難逃、危在旦夕
【安然無恙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于人經(jīng)歷危險后
安然無恙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安然無恙的意思解釋:
恙:病。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。現(xiàn)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。 >> 安然無恙的故事
恙:疾病,亦借代災禍,很平安,沒有災禍、疾病之類憂愁事。形容平安無事,沒有受到損害。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四卷:“阿措道:‘只求處士每歲元旦,作一朱幡,上圖日月五星之文,立于苑東,吾輩則安然無恙矣。’”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(xù)錄三》:“知非佳處,然業(yè)已入居,姑宿一夕,竟安然無恙。”郭沫若《魯迅與王國維》:“當時時局即使危迫,而遜帝溥儀安然無恙”。亦作“端然無恙。”
- 安然無恙成語釋義:
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,現(xiàn)泛指事物未遭損壞或人身并無損傷。
- 安然無恙出處:
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:“歲亦無恙耶?民亦無恙耶?王亦無恙耶?。”
- 安然無恙典故:
公元前266年,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,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。由于孝成王還年輕,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。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。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,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。趙國危急,向齊國求救,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(zhì),然后再出兵。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,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,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。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。
有一次,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。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。“齊國的收成不壞吧?老百姓平安嗎?齊王身體健康嗎?”,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,說:“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,現(xiàn)在你不先問齊王,卻先問收成和百姓,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,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?”,威后微微一笑,說:“不是的。如果沒有收成,怎么會有百姓?如果沒有百姓,怎么會有君主?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(jié)嗎?”,齊國使者聽了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 這則“無恙”的典故,后來演化出成語,“安然無恙”。
- 安然無恙造句:
只求處士每歲元旦,作一朱幡,上圖日月五星之文,立于苑東,吾輩則安然無恙矣。(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四卷)
- 安然無恙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安然無恙成語繁體:
- 安然無恙
- 安然無恙成語正音:
- 恙,不能讀作“yánɡ”。
- 安然無恙感情色彩:
- 褒義成語
- 安然無恙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
- 偏正式成語
- 安然無恙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安然無恙類似成語:
【了然無聞】: 了然;完全。完全沒有聽見。
【別來無恙】: 恙:病。分別以來一直都很好嗎?常用作別后通信或重逢時的問候語。
【孑然無依】: 孑然:單獨;依:依靠。形容孤獨一人,無依無靠
【安忍無親】: 安心于做殘忍的事情,因而無所謂親人。
【安然如故】: 還象原來那樣安安穩(wěn)穩(wěn)。
【安然無事】: 猶言平安無事。
- 安然無恙成語接龍:
安然無事→事寬即圓→圓首方足→足衣足食→食宿相兼→兼覽博照→照本宣科→科頭袒體→體規(guī)畫圓→圓鑿方枘→枘鑿方圓→圓顱方趾→趾踵相錯→錯節(jié)盤根→根據(jù)盤互→互為表里→里談巷議→議論紛錯→錯落不齊→齊心合力→力不從心→心知其意→意望已過→過眼煙云→云中仙鶴→鶴唳猿聲→聲振林木→木人石心→心回意轉(zhuǎn)→轉(zhuǎn)瞬即是→是非之心→心寒膽落→落落穆穆→穆如清風→風檐刻燭→燭照數(shù)計→計功程勞→勞身焦思→思患預防→防微杜漸→漸不可長→長揖不拜→拜手稽首→首下尻高→高材疾足→足食豐衣
安然無恙成語相關(guān)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安然無恙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安然無恙讀音拼音怎么寫,安然無恙近義詞、安然無恙反義詞、安然無恙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(wǎng)站發(fā)布,版權(quán)屬于原作者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m.shcxtech.com/p/anranwuyang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