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聞不如一見拼音(讀音)】: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
【百聞不如一見近義詞】:耳聞不如目見 類似成語
【百聞不如一見反義詞】:道聽途說
【百聞不如一見成語用法】:主謂式;作謂語;形容了解事物不如親自觀察為確實(shí)
百聞不如一見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百聞不如一見的意思解釋:
聞:聽見。聽得再多,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。 >> 百聞不如一見的故事
聽到一百次,不如親眼見到一次。指親眼看到才是最真實(shí)可靠的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百聞不如一見,兵難2度,臣愿馳至金城,圖上方略。”《慈禧太后演義》第三十六回:“西太后又道:‘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,統(tǒng)是全身有毛。我觀現(xiàn)在這獅子并不是這么樣子,所以百聞不如一見。”亦作“傳聞不如親見”。
-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釋義:
- 百聞不如一見出處:
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百聞不如一見,兵難遙度,臣愿馳至金城,圖上方略。”
- 百聞不如一見典故:
漢朝的時候,西邊湟水一帶,聚居著羌族人,稱為西羌。自從漢武帝打敗匈奴以后,西羌比較安定。漢宣帝時,朝廷派了官員渠安國去西羌視察。那里的一些部落請求朝廷放寬禁令,但問題沒有解決,渠安國就回來了。
過了不久,西羌的一些部落聯(lián)合起來渡過湟水,并派人與匈奴聯(lián)系。渠安國帶了一批人馬再去西羌,結(jié)果被西羌打得大敗。
再派誰去呢?宣帝派人向老將軍趙充國請教。趙充國說:”我去最合適了。”宣帝又派人問趙充國:”皇上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,他們的實(shí)力如何,該派去多少人馬?”趙充國說:”百聞不如一見。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,在后方很難準(zhǔn)確地估計,還是讓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來制定策略吧!”趙充國到了西羌,先認(rèn)真了解情況,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辦法,團(tuán)結(jié)了大多數(shù)西羌人,終于使西羌安定下來。
趙充國說的”百聞不如一見”后來就成了諺語。它的意思是聽到一百次,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,耳聽為虛,眼見為實(shí),凡事要調(diào)查研究才能下結(jié)論。
- 百聞不如一見造句:
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,統(tǒng)是全身有毛,我觀現(xiàn)在這獅子并不是這么樣子,所以百聞不如一見。(《慈禧太后演義》第三十六回)
-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形式:
- 6字成語
-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繁體:
- 百聞不如一見
-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正音:
- 見,不能讀作“xiàn”。
- 百聞不如一見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
- 主謂式成語
- 百聞不如一見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百聞不如一見類似成語:
【不聞不問】: 聞:聽。人家說的不聽,也不主動去問。形容對事情不關(guān)心。
【傳聞不如親見】: 聽人傳說總不如親眼所見。
【區(qū)聞陬見】: 見聞不廣,學(xué)識淺陋。
【千聞不如一見】: 指聽得再多還不如親見更為可靠。
【喜聞樂見】: 喜歡聽,樂意看。指很受歡迎。
【寡聞少見】: 聽的少,見的少。形容學(xué)識淺薄,見聞不廣。
-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接龍:
百萬雄師→師出無名→名士風(fēng)流→流年不利→利喙贍辭→辭多受少→少年老誠→誠心實(shí)意→意在筆前→前車可鑒→鑒往知來→來日方長→長驅(qū)直入→入土為安→安分守常→常勝將軍→軍令如山→山眉水眼→眼急手快→快人快性→性命交關(guān)→關(guān)情脈脈→脈脈相通→通上徹下→下塞上聾→聾者之歌→歌鶯舞燕→燕舞鶯歌→歌聲繞梁→梁孟相敬→敬若神明→明月入懷→懷質(zhì)抱真→真相大白→白頭如新→新昏宴爾→爾雅溫文→文人相輕→輕視傲物→物華天寶→寶山空回→回嗔作喜→喜新厭故→故伎重演→演武修文→文行出處
百聞不如一見成語相關(guān)問題
以上詳細(xì)介紹了百聞不如一見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百聞不如一見讀音拼音怎么寫,百聞不如一見近義詞、百聞不如一見反義詞、百聞不如一見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(wǎng)站發(fā)布,版權(quán)屬于原作者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m.shcxtech.com/p/baiwenburuyijian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