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屈不撓拼音(讀音)】:bù qū bù náo
【不屈不撓近義詞】:堅韌不拔、百折不撓、視死如歸 類似成語
【不屈不撓反義詞】:卑躬屈膝、奴顏婢膝
【不屈不撓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人頑強
不屈不撓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不屈不撓的意思解釋:
屈:屈服;撓:彎曲。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現十分頑強。 >> 不屈不撓的故事
屈、撓:屈服。指在困難或惡勢力前不屈服、不低頭?!稘h書·敘傳下》:“樂昌篤實,不撓不屈。”清·梁啟超《意大利建國三杰傳》第十二節:“加富爾不屈不撓,得請于撒王,以一身盡兼各部大臣之職,壓輿論以行其志,直發二萬五千大兵出黑海?!?/p>
- 不屈不撓成語釋義:
不屈不撓,成語,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。屈:屈服;撓:彎曲。比喻在壓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,表現十分頑強。語出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樂昌篤實,不橈不詘。”
- 不屈不撓出處: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樂昌篤實,不橈不詘?!?/p>
- 不屈不撓典故:
故事王商,字子威,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,是漢成帝的丞相,他為人耿直,作風正派。
漢成帝三年的秋天,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,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。剎時間,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,爭相逃命。
消息傳到宮中,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,商量對策。成帝的舅父、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,勸成帝、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。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。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,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,一定是謠傳,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,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。成帝采納了王商的意見,過了一會,城里也沒見大水來,謠言不攻自破,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。調查下來,確實是傳言失實。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贊賞。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,因此心懷不滿。
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,是瑯那太守,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,王商要辦他的罪,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,替楊肜說情,為他開脫。王商堅持原則,免去了楊肜的官職,王鳳更加懷恨在心,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。于是他勾結了同伙,誣陷王商。漢成帝最后聽信了讒言,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。
但是,是非自有公論?!稘h書》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:為人誠實公正,不屈不僥。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。
- 不屈不撓造句:
一百多年來,我們的先人曾跟國內外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。
- 不屈不撓成語形式:
- ABAC式的成語
- 不屈不撓成語繁體:
- 不屈不撓
- 不屈不撓成語正音:
- 撓,不能讀作“ráo”。
- 不屈不撓感情色彩:
- 褒義成語
- 不屈不撓成語結構:
- 聯合式成語
- 不屈不撓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不屈不撓類似成語:
【不豐不殺】: 豐:厚;殺:減少。不奢侈也不嗇儉。不增加也不減少。
【不亢不卑】: 亢:高傲;卑:低、自卑。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,既不低聲下氣,也不傲慢自大。
【不今不古】: 指事物不正常,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。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。后常比喻折衷。
【不倫不類】: 不倫:不同類。既非這一類,又非那一類,形容成樣子或沒有道理。
【不偏不倚】: 倚:偏。不偏向任何一方。表示中立或公正。
【不偏不黨】: 不偏向任何一方。
- 不屈不撓成語接龍:
不屈不撓→撓腮撧耳→耳食之言→言者不知→知人之明→明德惟馨→馨香禱?!0l文身→身名俱滅→滅景追風→風塵之言→言從計聽→聽天委命→命蹇時乖→乖嘴蜜舌→舌劍唇槍→槍煙砲雨→雨散云飛→飛米轉芻→芻蕘之言→言不達意→意氣相投→投間抵隙→隙穴之窺→窺牖小兒→兒女親家→家見戶說→說短道長→長談闊論→論功封賞→賞罰嚴明→明見萬里→里勾外連→連模擬物→物議沸騰→騰聲飛實→實心實意→意氣洋洋→洋為中用→用心竭力→力排眾議→議論紛紛→紛紛擁擁→擁書百城→城下之辱→辱國殄民
不屈不撓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不屈不撓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不屈不撓讀音拼音怎么寫,不屈不撓近義詞、不屈不撓反義詞、不屈不撓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m.shcxtech.com/p/buqubunao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