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識大體拼音(讀音)】:bù shí dà tǐ
【不識大體近義詞】:目光如豆、鼠目寸光 類似成語
【不識大體反義詞】:目光如炬、高瞻遠矚
【不識大體成語用法】:動賓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不明白關(guān)系到大局的道理
不識大體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不識大體的意思解釋:
大體:關(guān)系全局的道理。不懂得從大局考慮。
大體:重要的道理,關(guān)系全局的道理。指不能認清大局,不懂得做事、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(fā)。晉·袁宏《后漢紀》第十卷:“臣愚淺,不識大體。”《清史稿·高宗本紀》:“夏四月壬戌朔,直隸總督方觀承劾奏巡檢張若瀛擅責內(nèi)監(jiān)僧人。上斥為不識大體,仍諭內(nèi)監(jiān)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。”亦作“不知大體”。
- 不識大體成語釋義:
不識大體(bùshídàtǐ):考慮問題過于片面,不懂得從大局滲入。出自《史記·平原虞卿列傳》。
- 不識大體出處:
《史記·平原虞卿列傳》:“平原君,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,然未睹大體。”晉·袁宏《后漢記》卷一○:“臣愚淺,不識大體。”
- 不識大體典故:
- 不識大體造句:
上斥為不識大體,仍諭內(nèi)監(jiān)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。(《清史稿·高宗本紀》)
- 不識大體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不識大體成語繁體:
- 不識大軆
- 不識大體成語正音:
- 識,不能讀作“shī”。
- 不識大體感情色彩:
- 貶義成語
- 不識大體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
- 動賓式成語
- 不識大體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不識大體類似成語:
【不登大雅】: 大雅:高貴典雅。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藝作品)。
【不登大雅之堂】: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藝作品)。
【不知大體】: 知:知道;大體:重要的道理。不懂得大道理或從全局出發(fā)
【不識一丁】: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。
【不識不知】: 沒有多少知識。舊喻民風淳樸。
【不識東家】: 指不識近鄰是圣賢。
- 不識大體成語接龍:
不識大體→體規(guī)畫圓→圓頂方趾→趾踵相接→接風洗塵→塵羹涂飯→飯坑酒囊→囊里盛錐→錐處囊中→中立不倚→倚門窺戶→戶樞不蠹→蠹居棋處→處尊居顯→顯露頭角→角戶分門→門生故舊→舊愁新恨→恨如頭醋→醋海翻波→波譎云詭→詭雅異俗→俗不可耐→耐人咀嚼→嚼腭搥床→床笫之私→私情密語→語妙天下→下井投石→石火風燈→燈蛾撲火→火海刀山→山童石爛→爛醉如泥→泥沙俱下→下陵上替→替天行道→道不拾遺→遺世拔俗→俗不可醫(yī)→醫(yī)時救弊→弊衣簞食→食辨勞薪→薪桂米珠→珠流璧轉(zhuǎn)→轉(zhuǎn)瞬之間
不識大體成語相關(guān)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不識大體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不識大體讀音拼音怎么寫,不識大體近義詞、不識大體反義詞、不識大體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(wǎng)站發(fā)布,版權(quán)屬于原作者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m.shcxtech.com/p/bushidati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