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裹足不前拼音(讀音)】:guǒ zú bù qián
【裹足不前近義詞】:作繭自縛、故步自封 類似成語
【裹足不前反義詞】:一往無前
【裹足不前成語用法】:無
裹足不前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裹足不前的意思解釋:
裹:纏。停步不前,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。 >> 裹足不前的故事
停下腳步,不再向前走。多指有所顧慮不敢前往。秦·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,卻賓客以業諸侯,使天下之士隱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謂‘藉寇兵而赍盜糧’者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十六回:“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,以困窮而來投,若殺之,是害賢也。天下智謀之士,聞而自疑,將裹足不前,主公誰與定天下乎?”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十回:“奈奉陽君妒才嫉能,是以游士裹足而不進,卷口而不言。”亦作“裹足不進”。
- 裹足不前成語釋義:
裹足不前,漢語成語。拼音:guǒzúbùqián裹足:包纏住腳。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,不能前進。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
- 裹足不前出處:
秦·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使天下之士,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。”
- 裹足不前典故:
- 裹足不前造句:
我們不能做有名無實的黨員,不能總在困難面前裹足不前。(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九章)
- 裹足不前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裹足不前成語繁體:
- 裹足不前成語正音:
- 不,不能讀作“bú”。
- 裹足不前感情色彩:
- 貶義成語
- 裹足不前成語結構:
- 偏正式成語
- 裹足不前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裹足不前類似成語:
【停滯不前】: 滯:滯留。停止下來,不繼續前進。
【徘徊不前】: 徘徊:來回地行走。猶豫不決,停步不前。比喻總在一個地點不能前進
【恇怯不前】: 恇怯:恐懼畏縮。恐懼畏縮,不敢向前。
【畏縮不前】: 畏懼退縮,不敢前進。
【畏葸不前】: 畏懼退縮,不敢前進。
【百足不僵】: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。
- 裹足不前成語接龍:
裹足不前→前街后巷→巷尾街頭→頭昏眼暗→暗昧之事→事不過三→三浴三熏→熏陶成性→性急口快→快意當前→前古未聞→聞過則喜→喜逐顏開→開基創業→業業兢兢→兢兢業業→業峻鴻績→績學之士→士飽馬騰→騰聲飛實→實繁有徒→徒擁虛名→名山勝川→川流不息→息息相通→通才練識→識文斷字→字順文從→從風而靡→靡靡之樂→樂昌之鏡→鏡里采花→花樣翻新→新亭對泣→泣下沾襟→襟懷坦白→白手空拳→拳打腳踢→踢天弄井→井井有方→方外之人→人來客去→去故納新→新陳代謝→謝家活計→計日指期
裹足不前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裹足不前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裹足不前讀音拼音怎么寫,裹足不前近義詞、裹足不前反義詞、裹足不前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m.shcxtech.com/p/guozubuqian.html